请稍候。。。
菜单

打破传统,开拓创新

       中国玉雕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用于祭祀的神玉,到象征权力的王玉,再到步入寻常百姓家的民玉。玉石作为重要物质文化载体,在中国传统社会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形成了历史悠久的玉石文化。玉石这门古老的技艺在中国社会生根发芽,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文化符号之一。广东省工艺美术师闽杰,原名(林金宝)谈到艺术创作不应该拘泥于传统文化的限制,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承传统的同时,更应该依托于传统,将现代艺术创作的技法和手段应用到玉石创作的过程中。

 
闽杰,原名(林金宝)

      闽杰,原名(林金宝),擅长佛教人物的雕刻,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对于玉雕创作与设计的重要影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素材,并依托传统文化的力量不断汲取其中的养分,更新自己的创作灵感,但是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影响的同时,其还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拘泥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汲取现代文化中的营养和味道进行玉石雕刻作品的设计与创作。现任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四会市玉文化研究院副会长,作为资深玉石雕刻技师,被斩获很多国家级和省级的荣誉称号。

 
作品《皆大欢喜》

       闽杰在玉石雕刻创作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玉石文化内在寓意表达,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将时代特色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紧密地融合起来,玉雕常以“三分科,七分工”著称,这个“工”字就是指的是雕工,可见雕工对于玉石雕刻设计的实现的重要意义。所以闽杰在玉石雕刻设计的过程中,非常注重被设计出作品的“巧,俏,精”。尤其在佛家人物的设计过程中,作为玉石雕刻艺术传统中的经典设计对象之一,更加需要法度与严谨,这也是闽杰一直坚持的重要设计原则之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


作品《山水观音》


 
作品《阿弥陀佛》

      就像他的作品《阿弥陀佛》一样,作为其设计的精雕佛教人物的形象之一,非常注重玉石创作过程中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元素,通过极为精湛的玉石雕刻技术将佛教的庄严且令人瞩目表达的淋漓尽致,外在形象形象刻画的同时,更加注重该玉石载体内在蕴藏和寓意。这幅作品将其一直以来坚持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贯穿入作品的本身。

 

主要获奖成果

2020年其作品《一念之间》在珠三角工艺美术创作大赛中获得了工美金匠奖银奖。

2020522日,其作品《皆大欢喜》获得工艺美术创作大赛工美金工奖银奖。

20191120日,其获得了广东省职业证书工艺美术师称号。

20191029日,其获得工美第四届理事会工美副会长称号。

2019830日,其作品《重生》获得了第十七届中艺杯银奖。

2019830日,其作品《替天行道》获得了第十七届中艺杯铜奖。

(1064)(0)
2020年10月31日